黑土是*的肥沃的土壤,形成極為緩慢,在自然條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層需要200—400年。黑土區僅有三片,分別位于烏克蘭第聶伯河畔、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國東北平原。一兩黑土二兩油、插根筷子能發笌,這是人們形容黑土地肥沃與寶貴的常用詞。
糧食生產依托土地,地力直接關系到產量,東北黑土地每年的糧食產出占全國的1/4,已然成為我國的北大倉。然而由于黑土區一直高強度、超負荷耕作,資源掠奪式開發利用,讓黑土地不堪重負,寶貴的黑土地資源正在一步步走向流失退化,曾經肥得出油的黑土地正在變薄變瘦變硬,所以黑土地的保護刻不容緩。
10月12日,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保護中心于吉林省松原市召開了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培訓班,扎實開展第二批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已在在黑吉遼蒙等四省選取重點區域整縣推進試點,不斷積累經驗,探索有效模式。
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保護中心、黑吉遼蒙等四省相關人員參加培訓會,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副主任謝建華,吉林省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張永林,吉林省土肥站站長靳鋒云出席會議。本次培訓會以“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為重心,按成果展示、經驗總結、任務部署為結構有條不紊地進行。
與會代表一行人來到了楊家村耕地質量監測點
試點區里的項目概況牌
謝建華副主任與托普云農陳渝陽董事長就黑土地保護問題做深入交談
會議現場分享耕保大數據平臺建設及應用情況
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培訓班現場
2015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東北黑土地保護,在東北4省區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工作,各地在技術模式、工作機制、政策體系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黑土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地質量得到明顯回升,標志著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據了解,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各項工作能夠確切落實得益于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組織機構:成立以縣主要領導為組長,各鄉鎮鎮長、書記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農業、農機、國土、水利等部門,形成多部門聯動機制。這項管理機制大大提升了黑土地質量監測與保護措施落實的效率,為東北黑土地的保護與利用提供了堅實的行政管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輔助該項管理機制工作運轉的關鍵所在,是由托普云農開發的“耕地質量保護大數據平臺”。該平臺以實現黑土地保護為目的,同時又以此為基礎,深入探索黑土地資源保護與利用,從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環境問題監測與治理,農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入手,整合信息,統籌資源,宏觀規劃,打造一種高度密切的多功能聯動模式。
吉林省耕地質量保護大數據平臺
耕地質量保護大數據平臺基于物聯網數據采集,能夠形成黑土地資源和黑土地信息“一張圖”,構建省市縣三聯動數據平臺,匯聚土、水、肥三大耕地質量數據,對耕地土壤相關的土、水、肥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分析,得出全省宏觀土壤類數據,并對數據進行集中分析展示。根據不同類別的土壤數據建設不同專題內容,包括耕地應急指揮、GIS專題圖集、測土監控、墑情大數據、黑土地監測、輪作休耕。通過不同專題內容的詳盡展示分析,提供政府科學決策依據。為耕地質量保護監測、管理、服務、應用提供數據支撐。
目前,針對耕地質量保護中的“四情”(地情、墑情、肥情、環情)以及病蟲害監測預警信息,都已采用物聯網遠程測報等手段進行信息采集,且與平臺對接,形成信息資源庫,形成數據互聯互通。通過耕地信息系統,打通基礎數據采集瓶頸,以區縣為單位做好測土配方、地力評價、農技服務及綜合信息服務。
黑土地不僅是東北的“糧倉”,更是國家的“糧倉”,保護黑土地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如何保護黑土地?如何利用黑土地?是黨和國家在不斷探索的長久命題,維度涉及制度、技術、管理等多個層面,而在技術層面,托普云農也將依托現有核心技術,加大對攻克黑土地治理與利用問題的投入,為這項造福于后世子孫的事業而不懈努力,研究開發出更多具有實踐意義的解決方案。
謝建華副主任、張永林副主任、陳渝陽董事長走在黑土地上
作為國內的智慧農業服務商,托普云農十五年來一直深刻感受來自“政企農”客戶的需求,踐行“科技興農”之路,不斷發揮技術優勢,解決行業痛點。在耕地保護方面,通過結合自身擅長的物聯網以及大數據技術打造了耕地質量保護大數據平臺,該平臺目前被廣泛應用于數個省份的耕地質量監測管理系統。而耕保數據大平臺在東北黑土地保護項目上的成功運用,是對托普云農的巨大鼓舞。
未來,托普云農還將總結經驗,積極響應“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發展戰略,讓“瘦”了的土地“肥”起來,讓“泛黃”的黑土地“美”起來,并將技術推向全國范圍,全面助力全國區縣耕地質量提升事業。